欢迎进入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msa-logo.png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hamburger.svg
媒体关注|中国交通报:循海筑网 向海扬帆 ——写于辽鲁航线海域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之际
发布时间: 2024-08-14 00:00
消息来源: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索引号: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为交通运输的重 要组成部分,水运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向海经济发展,深刻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简称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立足水上安全通信职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联合山东、辽宁海事机构和以山东移动、辽宁移动为代表的临海省份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展海上通信技术应用研究,持续推动辽鲁航线海域网络建设。今年6月26日,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已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我国首次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

从信号断断续续到“一路畅联”,辽鲁航线海域“人享其行”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海事监管、航海保障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海洋新业态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以科技赋能,留下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的生动注脚。

紧跟“民声” 实现海上视频随时畅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辽鲁航线5G网络建设,正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突出服务人民的基本属性,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促进全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的重要实践。

以大连至烟台、旅顺至烟台、旅顺至龙口等航线为代表的辽鲁海上航线,航程超过150公里,是连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客货运的水上黄金航线。长期以来,辽鲁航线海域传统通信网络不连续、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持续影响着该航线上乘客的出行体验。

据介绍,5G网络覆盖前,由于辽鲁海域陆地及岛屿通信基站覆盖范围有限,船舶开航1—2个小时后就会失去网络信号,以大连至烟台航线为例,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有3—5小时的信号盲区。

“船舶航行过程中的信号盲区让旅客无法与家人保持正常联系,无法进行上网娱乐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客的不适感、不安感,降低了旅客的乘船体验和出行舒适度。同时,也会导致旅客投诉、改乘陆路交通进而影响公司经营等一系列问题。”渤海轮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峰介绍。

渤海轮渡集团有限公司是渤海湾客滚运输的骨干企业,主要经营烟台至大连、蓬莱至旅顺、龙口至旅顺、威海至大连航线的滚装运输,年均车运量70多万辆次,客运量260多万人次。辽鲁航线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为该公司进一步提升旅客乘船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之前由于网络信号的问题,在长达六七个小时的航程中,都没办法通过手机支付购买饮品和食物等。如今,不仅手机支付问题解决了,还能随时和家人朋友打电话、通视频,通话十分流畅,体验感很棒。”一名常年乘坐渤海轮渡往返于烟台、大连两地的乘客说。

除了乘船旅客,常年生活在海上的船员也成为了5G网络覆盖的一大受益群体。邹峰介绍,从前,信号盲区导致船员们无法随时与公司岸基保持联系,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遇到紧急情况也无法及时获得帮助。此外,工作之余的上网娱乐活动也几乎不可能实现。5G信号覆盖后,网络“一路畅联”,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紧跟“民声”走,答好“民生”卷。据了解,目前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覆盖海域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公里,预计每年将有27.6万艘次船舶、400余万人次旅客直接受益。

聚焦安全 填补海上监管“视野盲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海上通信对船舶安全等监管工作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推动5G网络建设,是提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我们联合海事、海警、渔政、边防等涉海职能部门,利用5G网络感知能力,及时充分感知海上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监控和预报潜在的安全风险威胁隐患,以海上5G技术应用助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海洋感知通信网络,守护祖国海疆‘蓝色国土’。”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处处长于树海说。

对于海事部门而言,5G网络的覆盖有效填补了监管的“视野盲区”,消除了船岸通信的“数据孤岛”,打破了航海航运的“信息壁垒”,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提供了有效助力。

“从前,海事部门通常是通过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去观察船舶的动态,通过甚高频和船舶进行通信,手段较为单一,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延迟。5G网络可支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海事部门能够更快速地接收和处理船舶的各类信息,可通过电话实时对船舶下达命令,也可通过视频对船舶内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丰富了海事监管的手段,提升了安全监管的效率。”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信息处高级工程师李巍说。

对于船公司而言,5G网络也为其提升船舶动态监管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过去,船公司通过卫星通信来对船舶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但使用卫星通信不仅成本高,还时常会出现延迟或是断联的情况,部分小型货船、渔船以及游艇等并未配备卫星设备,在海上航行风险极高。

5G网络覆盖后,通信的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得到大幅提升,船公司可通过网络对船舶航行状态保持实时动态监控,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事故发生。“稳定的网络还能保证船舶顺畅地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办公系统等开展工作,有效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邹峰介绍。

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鲁航线5G网络全域覆盖,让海上应急通信和应急处置能力随之增强。

“没有5G网络时,海上如有突发事故险情,船舶需要通过卫星将遇险视频传回岸基,成本高、难度大。现在执法船到达事故现场后,可通过5G网络将遇险船舶和附近水域船舶的视频都实时传回搜救指挥中心,同时还可协调调度周围船舶以及无人机、无人艇等搜救设备参与救援,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搜救体系。”李巍说。

融入大局 激发海洋产业发展动能

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智慧海洋装备、海洋大数据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速,海上通信的需求也随之日益提高,原有的窄带通信网逐渐难以承载不断丰富的宽带信息传输需求。如今,5G网络全面覆盖,辽鲁海域的海洋经济发展将注入新的活力。

最直观的经济增长来自基础设施的建设。海上5G信号的覆盖将推动沿海城市和海岛建设更多的基站及其他基础设施来满足网络需求,这将带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用通信设备生产等等相关产业发展,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同时,5G网络也将推动海洋相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上5G信号覆盖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可实现实时传输,这将帮助相关部门更加准确地了解海洋环境状况,制定更加合理的开发方案,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5G技术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可将海洋科研数据实时传输到科研机构进行分析处理,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海洋科研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海洋科研能力。

“当前,依托岸基网络建设的智慧化码头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未来,港口的智慧化能力将向航道、锚地等进一步延伸,而5G网络的覆盖则是港口智慧化向海上延伸的必须条件。”李巍介绍。

在5G网络的助力下,海上新业态的发展也将增添新动能。

以海上风电场为例,在设计阶段,不管是调查还是测试选址,都可依托5G网络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为设计规划提供重要辅助;在施工阶段,大量的施工船舶在相关水域作业,5G网络的赋能将为交通组织提供更优方案,提升海上施工效率;风电场建成后,后期的监管和运营可通过5G网络集成信息,对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减少巡检、维护的人力成本。

“未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将深度融入辽鲁地方海洋航运经济发展,加强与海工、造船等企业的交流合作,以优质通信服务支撑地方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构建,面向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观测、海上工程、海洋文旅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用好海上5G网络资源,做好产业服务对接,以优质通信保障,助力产业蓬勃发展。”于树海说。

5G网络的覆盖对推动智能航运发展也起着关键支撑作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智能分析,可实现船舶自主导航、智能避碰等功能,提高航运的智能化水平。

据了解,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未来将立足国际智能航运发展目标,深化与港口企业、航运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发挥辽鲁海洋通信网络先发优势,积极参与推进智能船舶、智能港口等示范建设,为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自动化和管理服务智慧化提供必要的网络保障,推动辽鲁海域智能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攻坚克难 夯实海上5G网络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辽鲁航线5G网络全域覆盖的背后,凝聚着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坚定与勇气。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将700兆赫兹频段频率用于5G建设,为海上通信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700兆赫兹频段频率的特点就是传播距离远,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辽鲁航线搭建700兆赫兹5G网络,对海上灯浮标巡视、检查、养护和维修全程视频信号的实时传输情况进行测试,验证5G网络在海上建设的技术可行性。”于树海说。

经过实船测试和技术研判发现,700兆赫兹5G网络有效通信距离超过50公里,网络连接成功率98.02%,切换成功率100%,网络使用效果可满足视频等大容量数据传输需求,具备覆盖广、绕射强、频偏小、时延低等技术优势,较为适合在海上做大范围的覆盖,于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抢抓机遇,开始持续推进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积极搭建海事部门、航运企业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沟通桥梁,建立常态化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对接各方需求;配合建设进程开展随船测试,找到信号薄弱区域,调整基站布局,协调利用自有的站点资源进行网络补点建设和性能优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

“2024年上半年,我们联合山东、辽宁两省移动公司,利用软件仿真技术分析和海上实船测试等多种手段,甄别确定辽鲁海域网络覆盖盲区、弱区范围,制定基站建设补点方案。在烟台海事局的配合下,于5月先后建成山东北隍城、大竹山两座5G基站开通并网运行;6月1日,在大连完成圆岛5G基站建设方案编制并启动工程实施,预计今年10月底前将完成基站建设开通工作。”于树海介绍。

长路漫漫,并非坦途。海上基站建设、运营和维护的难度远远大于陆地基站,天气、海况、岛屿地理条件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工作的推进。

“就拿圆岛前期踏勘工作来说,这个岛屿离岸航程大约四、五小时,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几经反复,不断调整计划,才顺利上岛。由于这是一个无人岛,没有网也没有电,补点架设基站需要重新设计太阳能和风能的供电方案以及基站和岸之间的微波链路,还需要考虑机房运营、铁塔避雷等问题。前期踏勘就已经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后期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李巍说。

回望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建设过程中的艰辛,给李巍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不止一件,大竹山岛基站的补点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大竹山岛海拔约200米,是辽鲁航线5G网络覆盖基站补点建设的重要节点,岛上除驻防部队外没有常住居民,由于通航等因素限制,上午9点上岛,下午2点前必须返航。

“登岛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电瓶车突发故障,抛锚在半山腰。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当机立断,扛起重达几十斤的设备、物料和工具,互相扶持,顶着烈日徒步三公里山路,才终于抵达山顶预设的安装位置。到达后,我们也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基站安装工作,最终在3小时内完成了从基站架设到信号测试的全部工作。”李巍回忆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推动和各相关方的协同合作下,辽鲁航线5G网络全域覆盖终于成为现实。

着眼未来 打造渤海“交通宽带网络内海”

2023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门部署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提出了“到2025年底,内海海域按需实现网络覆盖。到2027年底,内海、领海等海域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的目标。

据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杨哲介绍,下一步,中心将依托辽鲁海域交通宽带网络建设工作经验,联合天津、辽宁、河北、山东4省市海事机构和相关区域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以5G网络建设为基础,综合利用北方海区海事、航保系统基础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海上油气、风电平台等已有设备设施,共同推进渤海海上5G网络建设,逐步实现渤海海域网络全面覆盖。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是我国重要的通航水域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为密集的港口群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多重战略叠加区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具有关键性作用。

“目前,我们已针对渤海5G应用需求开展深入调研,逐步明确了重点点位选址意向和基站技术标准,同时在秦皇岛、营口等水域开展了5G信号的测试,初步掌握了部分数据。同时我们也正在统筹渤海5G网络建设方案编制,预计在2024年底前会完成方案初步设计并向社会公布。”李巍说。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未来渤海海域交通宽带网络建设将如何推进?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已绘好蓝图。

“第一阶段,我们将依托北方海区最大的港口天津港,建设渤海5G通信网络应用示范区;第二阶段,启动渤海主要航路交通宽带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以老铁山、长山等主干水道为核心,向渤海主要港口扩展延伸的重点航路网络全覆盖;第三阶段,开展信号盲区的基站补点建设、扩展海上网络覆盖面积,力争于2027年底前实现渤海交通宽带网络全域覆盖,打造渤海交通宽带网络内海。”杨哲说。

同时,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也向移动运营商、海事机构、港口集团、航运企业、航海院校、研发企业等单位发出倡议,共同推动建设渤海海域5G“骨干网”,共同保障维护渤海海域“安全网”,共同搭建海上应急救援“专用网”,共同打造面向涉海用户“服务网”,共同营造服务经济发展“产业网”。

襟江带海,长风万里;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推动渤海5G网络建设,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价值的重要舞台。未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将继续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携手合作,带着今日写下的目标与期许,奔赴下一个海上通信新时代,以先进通信技术应用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