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2023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简称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要求,铸牢航海保障“主角”意识,秉承“亮海畅行”品牌精神,持之以恒落实“12395”工作思路,围绕“一流航海保障”和全年“九大工程”部署,强根固魂、勤奋履职、狠抓落实、提质增效,全面发挥航海保障国家队作用,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中积极展现航海保障作为。
强基固本 高站位抓实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能力,确保政治过硬。”中心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工作首位,强基固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今年4月,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中心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推进,推动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心以系统谋划开局、以理论学习起步、以调查研究开路、以推动发展赋能、以检视整改破题,主题教育呈现出“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中心在主题教育期间全面落实‘为群众办实事’10项服务项目,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党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的充分肯定。”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杨哲说。
结合主题教育,中心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集中培训,切实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中心将“四强”党支部建设与“三型两化”党支部建设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中心坚持把政治监督嵌入行政、业务运行全链条,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为深化作风建设,中心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深化“以案促改”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同时,中心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部党组巡视巡察要求,组织对下属单位开展常规巡察,不断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加强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改革是重要动力。中心认真落实“四化”建设要求,结合岗位设置,对专技队伍进行重新定级、聘用,实现分类分层管理,在充分体现工作实绩的前提下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系数,解决中心机关自成立运行以来普通职工晋升渠道不畅的难题。此外,中心建立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全面启动青年成长“导师制”,公开招录119名航保新人,人才不断扩充,队伍结构实现整体优化,有效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队伍的长久稳定。
实干笃行 高水平服务发展大局
发展出题目,实干做文章。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笃行不怠。
立足主责主业,中心全面夯实航海保障水上堡垒,为水上安全通信和应急处置等持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截至11月30日,中心2023年共计管理航标5923座,航标正常率99.98%,维护正常率99.99%;港口航道测量0.7万换算平方公里,发行发送海图3万余幅;播发海上安全信息30万次,处理DSC遇险报警1238次;应急反应9次,其中设标7座、扫测3次。
心怀“国之大者”,中心将航海保障工作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以实干实绩彰显担当作为。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中心接收丹东港区、葫芦岛港区合计26座专用航标,减轻企业运营压力。特别是丹东大东港区接标成功,标志着直属海事系统沿海航标管理的最后“拼图”顺利完成。
助力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中心了解掌握港口航道建设情况和用户需求,组织开展航标效能和多功能灯浮标推广应用、航标数字化建设阶段性评估,为天津港北航道疏浚提升提供航标技术支持。
助推雄安新区建设,中心在白洋淀水域开展专题测量,制作《白洋淀景区海事监管图》,建设白洋淀AIS基站、水域安全管控服务平台,安装船舶动态监管设备和CCTV视频监控设备,全力提供优质航海保障服务,全面提升地方海事监管水平。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心加快推进北极航线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建设。初步与新疆伊犁可克达拉市、黑龙江抚远市达成北极航道通信系统电台选址意向;编修出版《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为用户了解北极东北航道通信保障情况提供依据;在哈尔滨试开通内河VHF安全信息播发业务,在天津海岸电台试开放北极海冰密度播报业务,北极航线航海保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为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中心不断夯实业务基础,积极转型升级。
依托AIS“数据池”,每月发布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船直靠率数据,为港口运输提供数据参考;利用海上广播“北海之声”播出《航海故事》等栏目,不断扩大“圈内外”影响力;实施北方海区通信系统联网工程,实现大连、烟台、青岛海岸电台中高频通信遇险值守业务集中接入,“一个平台、两级运行、多点互联”的海区通信整体架构基本形成。
“我们建成AIS/ASM国产化核心网并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国产数据中心系统对所有进口基站和国产基站的接入,填补了国产基站信息播发的空白,在该领域首次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杨哲介绍。
提质增效 高标准打造“一流航保”
对标一流,争当一流。在推进“一流航海保障”建设的路上,中心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2023年,中心研究调整13项安全管理制度,各单位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针对性地做好春运、国庆和中秋等节假日以及季节变换等重点时段和特殊天气的安全工作,为业务履职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心持续夯基垒台,扎实推进设施装备建设。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正式列编;曹妃甸航标保养基地工程、大连海岸电台改造、北方海区重点区域AIS岸基系统建设、京唐港航标综合改造、哈尔滨通信中心业务机房与用电安全综合改造等项目稳步实施;大连庄河航标基地完善工程推进招标;北极航路中高频安全通信工程、航海保障中心综合指挥系统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一系列项目工程的开花结果,为中心提供优质航海保障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行业,中心聚智聚力,编制发布一系列制度标准,不断推动航海保障标准化建设。牵头编制的国际标准《官方海道测量机构CATZOC赋值指南(S-68)》和《全球海域多边形划分数据产品规范(S-130)》正式发布实施;国家标准《海上自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正式报批;行业标准《航标灯光强测量和灯光射程计算》《基于北斗通信的海上安全信息播发要求》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标准《基于北斗的海上安全信息传输要求》正式发布实施。
面向国际,中心持续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航保声音、贡献中国航保智慧。2023年,中心参与国际会议人数28人次,提交提案数量24份,其中,海事测绘处邬凌智以IHO数据质量工作组主席身份召开第18次会议,烟台航标处王凌燕赴巴西参加IALA第二十届大会。同时,中心还代表我国承办远东无线电导航服务网理事会第29次会议,组织参加今年中国航海日首届航海科技博览会,期间承办E航海与航海保障现代化研讨会。
为提升工作质效,中心持续完善内部建设,改革任务实现新突破。黑龙江、山东辖区通信业务资产划转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辽宁辖区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制定年度经费保障方案,最大限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开展预算执行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审计8次、经济责任审计3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覆盖面达到100%,源头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未来,中心将继续立足北方海区,进一步优化航海保障服务,切实为一流航海保障建设添砖加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航海保障新担当新作为!”杨哲表示。